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情况:伤口已经愈合,但疼痛却迟迟不退? 或者,同样的伤害,不同的人竟然有天壤之别的疼痛体验?为什么有些人能忍受剧烈疼痛,而有些人对轻微的不适却异常敏感?最新医学研究告诉我们:疼痛并非完全由受伤部位决定,而是大脑如何“解读”这些信号!
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:当你踢到脚趾时,疼痛来自哪里?
如果你的答案是“脚趾”,那你就错了。疼痛的真实来源是——大脑!
疼痛信号的传输路径是这样的:
如果这条传输链被阻断,比如在脊髓损伤的患者身上,即使手指被扎,痛觉也不会产生。 这证明了疼痛并不只是外部伤害,而是大脑对神经信号的解读。
我们都知道,有些人特别能忍痛,而有些人却对一点点刺激就异常敏感。那么,这种差异来自哪里?
一项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(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)团队发表在《JAMA Neurology》的研究揭示了疼痛的大脑机制。研究人员对15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实验,目标是寻找决定疼痛敏感度的大脑“指纹”。
研究人员必须确保所有受试者感受到相同的疼痛,于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:
然后,研究人员使用脑电图(EEG)和经颅磁刺激(TMS)来分析受试者的脑电活动,并发现了两个关键的大脑生物标志物:
结合这两个指标,研究人员能以高达90%的准确率预测受试者属于“高疼痛”还是“低疼痛”群体!
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是: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,远不如大脑生物信号重要!
研究人员使用了**“疼痛灾难化量表”(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)**,测试受试者是否有以下心理特征:
但研究结果显示:心理状态对疼痛敏感度的预测力,远远比不上大脑的生物信号! 换句话说,疼痛的根本原因是生物学,而不是心理学。
这项发现颠覆了以往认为“疼痛是心理作用”的观点,证明了心理状态是大脑生理反应的“奴隶”,而非主导者。
这项研究为医学带来了两个重大突破:
这项研究证明:疼痛的强度并不是由意志力决定,而是大脑如何处理神经信号!
当医生告诉患者:“疼痛只是你的心理作用” 时,现在患者可以自信地回答: “是的,它的确在我的脑海中,所以请治疗我的大脑。”
这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疼痛的认知,也为个性化镇痛、精准疼痛管理打开了新的大门!
疼痛不只是感觉,而是大脑对世界的诠释!